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奶牛频道

规模化奶牛场牛群管理之我见

[导读] (特邀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分院 邵广

      笔者2009年参加工作,正值我国奶牛业规模化发展的变革期,亲身经历了这场巨变,据统计2020年全国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 67.2% ,比2015年提高了18.9 个百分点。奶牛年均单产达到 8.3 吨, 比2015年提高了2.3吨。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奶牛场的生产效率和水平,提升了奶源的质量安全和水平。那么,规模化奶牛场的管理无外乎管人和管牛,今天主要谈谈如何“管牛”。要想“管好”牛,必须有一套得心应手的“智慧化”工具,对牛群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为我所用,此方面的内容暂不做赘述,在此主要谈谈牛群管理的个人观点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牛群体况管理

笔者认为,牛群体况管理,是整个牛群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基础”,牛群健康的基础,一个健康的牛只,必然有个适宜的体况,该“瘦”的时候“瘦”,该“胖”的时候“胖”,只有最大化的遵从奶牛生理变化,才能养健康牛;所谓“核心”,牛只高产的核心,牛只健康了,才能充分发挥牛只的泌乳潜能,达到增加奶产量,提高胎次利用率的目的。工作中我们常用“体况评分”来衡量,切记,体况评分只是一种衡量牛只体况的工具和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而且评分结果会因人而异,所以不要一味盲目根据结果做出牛群调整,要有取舍。理想的成母牛体况评分应该是:牛只产犊时,适应体况3.25-3.5分,泌乳高峰期(产后50-60天)体况2.5-2.75分,泌乳末期3.25-3.5分,干奶期3.25-3.5分。最佳的体况评分时机,可以根据奶牛的泌乳生理,在产犊时、泌乳50-60天时、泌乳200天时、干奶前做4次体况评分;牛群基数比较大时,也可以每个月所有泌乳牛统一做一次体况评分。根据牛只的这种泌乳和繁殖生理变化,结合体况情况,做好相应的分群规划,不建议过分的分群,比如分为新产区、高产群、次高产群、中产群、低产群、减肥群等繁琐的群区,不单增加工作量,还增加牛只应激,带来更多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牛群状况,分为新产群、高产群、低产群,时刻监控牛只体况变化。关于围产期代谢疾病的问题,很多人有个误区:围产期疾病,比如脂肪肝、酮病、真胃移位等都归结为干奶期、围产期管理不好,笔者认为,其归根结底还是牛群体况管理的问题:过肥和过瘦的牛只,围产期更容易出这些代谢性疾病。所以围产期管理主要还是体况管理,甚至追溯到泌乳末期的体况管理。

根据牛群体况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日粮结构,既能最大化地发挥牛只泌乳潜力,又兼顾体况变化要求,这是配方师的主要任务。

需要关注的几个牛群指标:(1)泌乳峰值和达到峰值时的泌乳天数。这个指标是牛群产量的风向标。泌乳峰值越高、达到峰值时的泌乳天数越低,说明牛只更健康、日粮等管理越优秀,顺理成章的成母牛单产水平才能更高。(2)产后30天和60天的死淘率。这个指标是牛群健康的风向标。死淘率越低,说明围产期牛只更健康,围产期管理更理想。

育成牛体况管理目标:确保头胎牛24个月龄内产犊时体况3.5分左右。为此:育成前期需加大营养浓度,快速拉大骨骼发育;育成后期需降低营养浓度,防止过肥。

牛群繁殖管理

繁殖是驱动牧场盈利的关键,是一个牧场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平均泌乳天数这个指标初探一个牧场。一个成熟的规模化牧场,正常的平均泌乳天数应该控制在175天以内,达成这个指标,说明一个牧场的生产、繁殖等相对比较稳定,盈利性能相对较好,因为平均泌乳天数每增加1天,单产水平可能降低0.07公斤,所以单产水平跟繁殖状态息息相关。一个牧场只有繁殖做好了,才有可能创高产。繁殖管理的其它几个关键性指标:平均胎间距、21天怀孕率、150天未孕率等,是牛群繁殖管理的常规指标,能均衡反映牛群繁殖状态,是生产中必须时刻关注的指标。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牛群繁殖管理与体况管理密切相关。生产中部分牛只体况偏肥不易管理,多数是配种次数高、脱配等因素引起,所以加强繁殖管理也能对牛群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牛群舒适度管理

提升奶牛舒适度是现代养牛管理的重要环节。给奶牛提供舒适的卧床、干净的饮水、降低热应激等措施都能提升奶牛舒适度,具体措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多赘述。这里主要想谈谈犊牛环节的一些个人看法。犊牛饲养管理请记住三句话:“卫生卫生再卫生,通风通风再通风,分群分群再分群”。采用室外犊牛岛,是改善通风环境的绝佳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广泛使用,在我们黑龙江地区也屡见不鲜,效果也不容置疑。

牧场管理千头万绪,但牛群管理是基础,是关键。只有抓住了牛群管理的真谛,一切才有可能。常言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只有把牛群的管理加强加细,其它的措施才能锦上添花,牧场才能可持续发展。

(特邀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分院 邵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