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奶牛频道

奶牛魏氏梭菌病的症状和防治

[导读] 特邀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王艳菲

奶牛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因感染魏氏梭菌(一般认为是A型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该病特点: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往往呈急性发病;大小奶牛都可发病,但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发病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为春秋两季;临床症状是突然发病、死亡及实质器官和消化道出血,死亡率70%-100%,因此,魏氏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了解此病的症状并及时预防和治疗能够大大的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发病机理

魏氏梭菌是该病的病原,病原菌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也可在污水中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细菌处于缓慢增殖的状态,且产生的毒素较少。由于机体肠道不断地进行蠕动,能够将肠内容物及时排出到体外,从而避免该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大量在肠道内积聚。但是当外界环境噪音较大或者突然更换饲料,尤其是从饲喂干草更换为饲喂大量的谷类饲料或者富有蛋白质的饲料以及青绿多汁饲料时,瘤胃里含有的正常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群一时无法适应,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减少运动,肠道过于松懈,缓慢蠕动,造成饲料发酵产生大量的酸,从而引起正常的酸碱度失衡。此时,大量的没有经过消化的淀粉颗粒饲料通过真胃进入小肠,造成病菌快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的毒素,增强肠道的通透性,大量的毒素会进入到血液,造成全身毒血症,导致发病,严重时引起休克而发生死亡。

二、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无任何前期症状,几分钟或1-2h突然死亡。有的奶牛前一天晚上正常,第2天早晨就死在牛舍内。病牛死后腹部膨大,舌头脱出口外,口腔流出带有红色泡沫的液体,肛门外翻。

急性型:体温增高或正常,呼吸急促,结膜发绀,口鼻流出白色或红色泡沫,全身肌肉震颤,行走不稳,狂叫倒地,四肢划动最后死亡。

亚急性型:呈阵发性不安。发作时两耳竖立,两眼圆睁,表现出高度精神紧张,以后转为安静,如此周期性反复发作,最终死亡。

急性型和亚急性型除上述症状外,有的发生腹泄,排出多量黑红色、含黏液的恶臭粪便,有时排粪呈喷射状,病畜频频努责,里急后重。

      三、治疗方法

确定病因后,要对病牛实施了隔离治疗,主要是镇静、抗菌消炎和强心。同时,配合中药方“黄芩黄芪解毒汤”,加水煎煮后给病牛灌服,2次/d,连续3-5d。个别病牛心脏衰弱,则皮下注射25%的安钠咖;对严重脱水的病牛,则静脉滴注5%盐水,并配合使用氨地塞咪松、维生素B6、维生素C、苄青霉素,连续使用3d;对出现兴奋症状的病牛,则给其灌服水合氯醛溶液,必要时间隔4h重复1次。为避免继发感染,对病牛混合注射链霉素、氮苄青霉素、磺胺药,2次/d,连续使用3d。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且垫草、粪便等污物集中堆积进行发酵;用0.3%过氧乙酸对牛栏和器具进行消毒,用5%来苏尔浸泡、刷洗料槽、水槽等,同时对牛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并用2%石灰水消毒。牛群稳定后,对所有牛实施魏氏梭菌疫苗免疫。

四、预防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根据奶牛生长、发育、生产、繁殖等不同阶段的饲养标准提供优质科学的全价配合饲料,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饲料。同时要特别注意精粗饲料搭配,保证提供适量的青干草。可用pH试纸检验牛尿液,当牛尿液pH<8.0时,就要考虑是否精料过多,粗料不够。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可在精料中加入1.5%-2.0%的小苏打粉进行应急调整,同时加喂青干草,直至将尿液pH调整并稳定在8.0-8.2之间。

二是注意卫生消毒: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95°C需两个0.5h才能杀死。为了有效杀灭魏氏梭菌,奶牛饲养场户要坚持各项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场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粪便,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场地、用具、设施要经常用火碱、石灰水、漂白粉等消毒处理,病死牛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一律烧毁或深埋,做无害化处理。

三是进行疫苗接种:发生过本病或饲养环境不太好的奶牛饲养场户,可考虑进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免疫时间、剂量及方法要参照选用的魏氏梭菌疫苗说明书。

(特邀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王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