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化危机为机遇 奏响救市、调整、规范“三重奏”

[导读] 目前国内奶业发展面临严重危机,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乳制品消费信心不足;出口下降;生鲜乳生产成本上升而收购价格却大幅下降;乳品企业成本和费用大幅上升,经营压力大;进口原料粉价格低、数量大,对国内原料粉生产企业构成严重威胁;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吴和平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及高层论坛奶业管理专场中讲演

 

    非常感谢会议主办单位、主持人提供这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我不是官员,也谈不上是什么专家,只是一名普通的行业服务人员,因为对行业热爱和关注,借此机会谈点个人的认识以作交流。

    危机及原因

目前国内奶业发展面临严重危机,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乳制品消费信心不足;出口下降;生鲜乳生产成本上升而收购价格却大幅下降;乳品企业成本和费用大幅上升,经营压力大;进口原料粉价格低、数量大,对国内原料粉生产企业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复原乳、调制乳制品比例不断增大,企业对奶源基地的依存度降低;奶牛养殖效益下滑,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局面;乳品销售市场秩序混乱,不正当竞争严重;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监管缺失,扶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到位。

我个人认为,造成这场危机的外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销售及采购不足;“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系列影响造成国内乳品消费信心下挫;低价原料粉大量进入我国对行业形成冲击;行业缺少有效规范,行业标准、规章缺泛监管,把过程当结果的现象普遍。内因是:乳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奶牛养殖方式落后;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内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产品的价值导向混乱,乳制品的营养宣传与消费者购买的营养价值不对称,复原乳、调制乳制品充斥市场,与国际奶业发展方向不符;行业内的自律机制不健全,缺少具有约束力的措施和手段规范行业行为;企业间无序竞争缺少强有力监管,商业、乳品加工企业、奶牛养殖等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

化危机为机遇,奏响三重奏

国内外的历史证明,只要这个行业对人类社会有益,当发生重大危机后都会提高其关切度,产业体系、机制、法律规章、技术标准、产业结构都会有大的完善和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会更加理性,从而促进消费。我国奶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形成时间短,基础较脆弱,机制不完善。但又是一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作为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更应化危机为机遇,采取快速、高效、务实的措施把机遇变成现实。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应奏响救市、调整、规范“三重奏”,尽快改变当前的发展局面。

救市:就是要解决影响当前奶业发展的应急问题,其目的就是迅速制止形势继续恶化,拉动市场消费,扭转环节亏损局面,拯救产业。

1、强力搞好乳品营养消费的公益性宣传:如乳品,特别是“原生态”类乳品对人类健康的意义,乳品营养常识宣传,消费导向宣传等。其目的是树立消费信心,还乳品营养的本来面目,引导消费者知情消费。

2、采取措施控制进口原料粉数量,用政策鼓励国产乳制品增加出口,盘活企业,拉动养殖,保护奶粉生产企业和奶农的利益。

3、政府对生鲜乳给予政策性直接补贴,以改变奶牛养殖大面积亏损、企业压力大的局面。目前80%左右的奶牛散养户交售的生鲜乳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价,70%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产奶牛取得的收入背不动非产奶牛的支出,且普遍存在变相压等压价、拒收限收现象。

4、制定大包装奶粉储备补贴政策,拓宽出库渠道,缓解企业库存压力。

5、强力推进学生健康工程,每天每名在校学生特别是农村在校学生,补贴配发1元钱的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的鲜(纯)牛奶或等值奶粉,以提高企业达产率,促进学生健康。

6、对生产和消费以生鲜乳为原料,不添加任何辅料和添加剂生产的乳制品给予政策性支持,以鼓励企业实现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工和基地相配套的长远发展路子。(目前有多少加工企业所收生鲜乳是来源于自建的奶源基地?企业与奶牛养殖者有多少是签了国家公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有多少基地与企业真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所用原料的数量有多少是来自奶农生产的生鲜乳?这些企业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当前情况下有奶源基的企业与少奶源基地的企业不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层面上)

7、严格包装标识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质监总局、农业部的两个通知要求,用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的,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以生鲜牛乳为原料,不添加辅料,经瞬时高温灭菌处理的超高温灭菌乳标“纯牛奶/乳”。文件明确这项规定“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健康消费;有利于加快与国际奶业接轨的步伐,促进液态奶市场竞争的提高;有利于推进原料奶的优质优价,增加奶农的养殖收益;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奶业持续将康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规定至今没有在全国得到普遍执行。当前情况下,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执行查处的力度,以促进救市。

8、适当延长奶牛养殖贷款期限,给予企业增加贷款授信额度,出台乳品加工企业减免税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大包粉出口补贴或退税政策,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调整

1、调整养殖模式:多数养殖技术是建立在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基础上的,只有真正改变小而散的奶牛饲养方式,技术和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家应在发展奶业合作社、推进合作社参与企业共建基地、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经营、规模化养殖新机制、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新农村建设搞规模化养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不应引导建超大型奶牛场、增加农民负担的形象类小区养殖等)。

2、实行配额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或由政府授权奶业协会组织调控),建立起乳品加工企业与奶源基地的供需配额制度,养殖及其相关环节实行配额生产,这样有利于企业有序经营,有利于保护产业整体利益,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有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

3、调整分布结构。对设备落后,质量不稳定、企业扎堆、布局不均、企业达产率普遍不高的现象予以调整,关掉一批不具发展优势,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加工企业,对优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提高达产率、技术改造、在少奶地区建厂建基地的应在税收、金融、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4、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经营是要着眼于目前的生存,但更应放长眼光打造长远发展优势。要解决消费者长期饮用乳品的需求,解决农村日常消费乳品问题,产品要体现乳品营养的真实价值,要有差异性,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家不应支持大量使用添加剂调制的产品、低营养低含乳产品,引导和支持企业用生鲜乳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乳制品。

5、调整利益分配结构。现在产品中的成本费用构成与利润分配不合理,奶牛养殖、乳品企业、商家三者利润分配不合理,商家利益盘剥名目繁多,企业销售费用过高,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调控,使利益链上的三个主要环节分配更加合理。

规范

1、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体系。现在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政府所属的有检测能力的机构就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我认为第三方检测应是农企双方认可、社会化、有资质、专业、从事日常检测、能负无限责任的中立性机构,政府是制定或批准规则、行政,执法,监督,这样的机构是监测,不是日常检测,更不是运动员。多年的现实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看,生鲜乳购销过程中收购方单方检测定论现象普遍,双方因生鲜乳检测结果质疑冲突严重,造成倒奶卖牛、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及社会不稳定情况经常发生。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法规,规范检测主体和行为,建立完整的第三方检测体系,维护农企双方利益,保证乳品安全。

2、科学规范生鲜乳及乳制品标准。我们国家国土面积大,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饲喂方式及营养结构差异性很大,用几个点的历史数据去以偏盖全的制定生鲜乳标准定会给奶业行业的发展和乳品质量安全带来众多问题。比如生鲜乳的脂肪和蛋白指标,现行标准是86年制定的是3.1、2.95,北方地区能找到多少这样的牛奶?这样养的牛又会是个什么样的牛?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省份奶牛存栏占全国的一多半,这些省份100头以下的非规模化饲养比例占70%以上,夏季这些牛产的生鲜乳蛋白多数达不到2.95,难道这些奶不安全吗?所以国家在制定标准时应科学采集数据,标准应具可操作性,产品标准要体现营养导向,有利于行业的安全健康。现在企业实际实行的指标是不统一的。

3、严格规范标识标注。产品标识标注是产品自身价值的外在表述,是消费者选择性价比一致产品的重要依据,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渠道。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规范乳品标识标注监管力度,建立违规查处和退出、赔偿制度,维护消费者权益,还产品真面目。

4、加强价格监管。为什么一斤鲜牛奶价格不如一斤瓶装水的价格高?有历史上用政策性奶粉做复原乳的价值导向原因,有恶意竞争抢占市场等众多原因,更重要的是在产品价值中没有充分体现生鲜乳生产和乳品的营养价值,部分替代品带来的利益掩盖了乳品的真实价值。因此,相关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结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严查低于成本价销售问题、国内外乳品虚高价格、恶意竞争问题。同时,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具有较强约束力的生鲜乳及产品价格形成体系,对价格实行有效监管。

5、应加强舆论监管。建立乳品广告宣传审核把关制,完善虚假宣传追责制,严禁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

救市、调整、规范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缺少哪一项都不会有好效果,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要三重奏,奏出和谐乐章。

    谢谢各位朋友!